你看到的历史,不是真的历史
▲王学斌老师导读《中国现代史》精彩片段
中国人特别喜欢看历史。
从古至今,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,从史书到电影、电视剧甚至穿越网文,历史题材的作品不仅形式多样,热度也累年不衰。
然而小说和影视剧里的诸多情节,与真实历史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。
历史是无法真正还原的,即便我们用最先进的录像手段,保存下它的全部影像,历史当事人微妙的精神活动仍然无法捕捉。这一方面让历史蒙上了神秘的面纱,另一方面却让后人们对于历史的解读成了一个难题。
克罗齐说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」。因此,对历史的解读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当下的精神状态。
热爱演义的朋友,心目中的历史多半是肥皂剧。而以一个现代公民的角度去回看,就会发现历史的进路是如何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生活,使历史和我们的生活之间建立起桥梁。
01.
晚明的危机
▲《万历十五年》
作者:黄仁宇
出版社:三联书店出版
出版时间:1997
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的两千年,中国的政治体制一直未出秦制。
这一套政治制度,在两千年的风吹雨打之下,不可避免走向危机。
当我们谈到中国帝制的危机和西方思想的冲击,往往是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点的。但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先生却关注到更早的明朝中后期,写下了《万历十五年》这一著作。
《万历十五年》全书以人物为中心,将1587年(万历十五年)前后,万历皇帝、宰相张居正和申时行、复古官僚海瑞、将军戚继光、思想家李贽,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行为、思想、言论进行了全景式剖析。
黄仁宇先生从「德治」的失效、个人的困境和时代精神的堕落等角度,展现了帝制在山穷水尽之时,所有人的努力全都化为泡影的奇特情景。
强调道德治国的土壤,往往也是「潜规则」滋生的温床。
即使没有后来的西方的冲击,我们原有的制度还能维持下去吗?
明朝到底是资本主义萌芽,还是传统帝制的黄昏,在《万历十五年》这本书里都有阐述。
本书上世纪刚引进到中国就引起轰动,其独特的视角和问题意识对史学界影响很大,而语言风格也一反传统史学的严肃和难读,读来十分有趣。
《万历十五年》不仅讨论了制度问题,也可以作为多个人物的传记来看,初学者很容易读懂。
在汉语世界推荐历史书籍,《万历十五年》一定会入选。
02.
黄宗羲-宋明理学的殿军
▲《明夷待访录》成书于公元1663年,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,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。
对中国帝制的反思,早在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的黄宗羲那里就开始了。
在其著作《明夷待访录》中,黄宗羲开篇即对君主制提出了猛烈批评,认为君主是「天下之大恶」。
「明夷」二字,出于《周易》第36卦,意为「地上日下」,引申到原书中,即是指作者所处的晦暗时代。而身处晦暗之中,黄宗羲却坚信光明必将到来。
《明夷待访录》全书共计21篇,分别论述「原君」、「原臣」、「原法」和一些具体问题。
在「原君」篇中,黄宗羲对帝王君权进行了刺骨的批评,他认为君是「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」,在帝制时代,这是极富勇气和原创性的真知灼见。而在其后的「原臣」、「原法」两篇中,黄宗羲集中讨论了君、臣、法三者之间的关系,说臣的职责应当是「为天下,非为君也,为万民,非为一姓也。」
在他看来,尧舜禹三代之后的法早已不是「天下之法」,而是「一家之法」。
作为西学东渐之前的思想家,黄宗羲是如何发现中国君主制的致命漏洞的呢?
作为阳明心学的正宗传人,他又是如何看待明朝末年的社会思想潮流呢?
对帝制绝望之后,他又开出了哪些药方?
来读读《明夷待访录》这本书吧,它有一种思想穿透力,能将数千年的历史规律浓缩归纳为精简的几句话。
和一般史书不同,《明夷待访录》基本不涉及具体的历史人事物,而是从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层面进行抽象归纳、分析。本书文辞典雅,行文一气呵成,虽然不是用现代白话文写就,但普通读者基本不会有阅读障碍。
03.
立宪时刻
▲《立宪时刻》
作者:高全喜
出版社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11
1912年清朝皇帝逊位,中华民国成立,正式宣告「两千年秦政」成为过去,同时也成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。
著名法政学家、上海交通大学高全喜教授从宪法学角度解读《清帝逊位诏书》,写成了《立宪时刻》一书。
辛亥革命固然伟大,但制宪是由多方面力量汇合而成的。高全喜老师认为,《清帝逊位诏书》具有重要的宪法学意义,带有强烈的现代契约性,与革命主义共同建构了中国第一次宪政尝试。
我们不能因为后来的袁世凯、张勋复辟而否认南北和议的进步性,我们也不能因为后来的军阀混战、日本入侵而忽视民国早期在立宪探索上的的贡献。
高老师认为,《清帝逊位诏书》至少有五个积极意义:
第一,和谈逊位避免了辛亥革命进一步暴力化。
第二,宣告了君主制度在中国的终结。
第三,清帝逊位的优待条件不仅仅是一项政治赎买,更是一个建国契约,它对复辟帝制构成某种制约。
第四,确立了中华民国的两个主题,一个是建立共和政体,另一个是人民制宪。
第五,隐含着承认人民主权是中华民国的新天命。
然而,这么好的诏书,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,中国历史轨迹也从较高点开始向下回落。后来的十年中,帝制复辟虽只是稍现即逝,军阀混战和革命主义却成为主流,将和平和宪制抛诸脑后。高老师撰述至此,也只能一声叹息。
在《立宪时刻》这本书中,高全喜老师为我们从宪法学角度解读中国最早的立宪经历,而这段历史恰恰是我们所忽视的,读完本书,一定会让你豁然开朗。
04.
极简《中国近代史》
▲《中国近代史》
作者:蒋廷黻
出版社: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
出版时间:2001
如果推荐一本书,限制在二十万字之内,能把中国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这一百年的历史讲明白,蒋廷黻《中国近代史》不可不读。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近代通史著作里,篇幅最短的了。
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称蒋廷黻「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」,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称赞本书「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,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」。
《中国近代史》全书仅五万余字,全书共四章二十二节,囊括了自鸦片战争始,至抗日战争止,近代中国外交和内政中的各项重大历史事件及代表人物。蒋廷黻用近代化史观的视角,串联起1840-1937年这近一百年间,中国被卷入世界变革体系后经历的沧海桑田。
在开篇,蒋廷黻就怀着悲痛的心情呐喊「中国落伍了」!
蒋廷黻在书中指出,1840年的战争,中国方面称之为「鸦片战争」,而英国人则称之为「通商战争」,这种概念使用上的不同,其根源恰在于两国的认知差异。
而认知,恰恰就是决定国族命运的根本原因。
他在书中愤笔直书道:
「论人论地,中国本可大有作为。然而,人与人的竞争,民族与民族的竞争,最足以决胜负的,莫过于知识的高低。」
他也对中国人在近代化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,他认为至少有三条不同的道路在牵引着老大帝国踽踽前行:一是变法改良,从康梁戊戌到清末新政;二是平民的抵抗,有太平天国和义和团;三是辛亥革命后的共和之路。
蒋廷黻的《中国近代史》,既有椎心泣血的民族情感,又有客观公正的史实描写,在这五万字的小册子里,你将最快最准确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兴亡更替。■
明白特推出「寻找现代中国」经典导读书单,从时间上贯穿从明末的前现代中国,到清末帝制终结,再到民国初年的政治变革,让你通过政治学、哲学、宪法学的多重视角,来了解真实的中国历史。
📖《万历十五年》,历史学教授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马勇老师导读,带您了解晚明的危机;
📖《明夷待访录》,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生教授王晓渔老师导读,为您讲解黄宗羲时刻看待明朝末年的社会思想潮流;
📖《立宪时刻》,上海交大讲席教授,法政学者高全喜老师导读,为您从宪法学角度解读中国最早的立宪经历;
📖《中国近代史》,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,青年学者王学斌导读,告诉您,为何「中国落伍了!」。
▼扫描下方二维码,立即参与5折抢购原价39元的精选书单吧!
倘若一个小小的书单不能满足您的胃口,没关系,我们为您预备了一万多分钟的精彩知识内容,开通「明白好友卡」,全年无障碍畅享所有知识课程,历史、哲学、人文等众多领域待您发掘!
▼快来点击下方卡片,成为「明白」的学习之友吧!
为了回馈学友对「明白」的偏爱,我们推出年卡「明白好友卡」,每天仅需1块钱,即可在一年内无障碍畅学「明白微课」目前已有的全部知识内容,以及未来一年内所有更新的课程。
我们只做严肃的内容,并专注于人文/社科/自然科学方面的通识课,可能没法让你发财、找到更好的工作、或者变得更聪明,但能减少无知。
爱智慧的学友们,我们愿做您知识的助产士。借用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祝福:你们是为智慧而生。